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诸葛亮其实没死的一些知识点,和诸葛亮憋死周瑜出自哪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其实没死(诸葛亮憋死周瑜出自哪里)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诸葛亮后来变笨了
  2. 诸葛亮为什么不长寿
  3. 诸葛亮憋死周瑜出自哪里
  4. 诸葛亮吊孝什么意思
  5. 你怎么看待诸葛亮

为什么诸葛亮后来变笨了

诸葛亮擅长军事谋略,但不是政治家,不擅长权谋之术,虽为丞相,却始终无法让蜀国上下一心,全力对外,导致数次北伐都被后方拖累,功亏一篑。

另外,诸葛亮的对手中愚笨的人在早期就死了,没死的人在与诸葛亮长期的争斗中总结出了应对策略,诸葛亮想要如早期战斗那样轻易碾压对手也行不通了,所以三国后期时诸葛亮做事处处不顺。

诸葛亮为什么不长寿

一、生于乱世三国的诸葛亮寿命其实不算短

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进行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坚壁拒守,以逸待劳”,诸葛亮对峙不下,急火攻心,病死在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

《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按理说,50多岁的年龄,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已经是“知命之年”。

《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云:“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

特别在人均寿命只有20多岁的乱世三国,诸葛亮54岁去世,按《吕氏春秋》的说法,虽然不算长寿,也可以说是有寿之人,寿终正寝了。

这一个点,在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个金句的《刘备敕刘禅遗诏》中,刘备也称:“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可见,那个时候,人过五十岁就算是有寿之人了。

与曹丕的39岁,曹仁的53岁,郭嘉的37岁,荀攸的57岁,张辽的54岁,司马师的47岁,司马昭的55岁,周瑜的36岁,鲁肃的46岁,吕蒙的41岁,法正的46岁,这些人相比,诸葛亮的寿命的确也不算短。

当然,与张昭的81岁,司马懿的73岁,孙权71岁,曹操的66岁,刘备的63岁相比,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确是去世得有点早,比较可惜。

所以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使用祈壤之法延寿,在账内设立7盏明灯,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则可将自己的星位拉回正轨,可延寿12年。只可惜最后一晚,被魏延冒失绊倒了主灯,诸葛亮延寿失败。

不然的话,诸葛亮也可以活到66岁,也可以像刘备那样“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了。

二、造成诸葛亮不长寿的几个致使因素

上面演义中说的,因为魏延不小心导致诸葛亮延寿失败,当然只是人们对诸葛亮早逝的惋惜。

真正造成诸葛亮寿命不长的原因恐怕还得从诸葛亮的自身上找,掌心罗列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缺乏体育锻炼,生活不规律。

我们知道,司马懿之所以长寿,主要得益于经常练华佗的“五禽戏”,这种强身健体的锻炼方式。

而诸葛亮作为一名手无缚鸡之机的文臣,体力运动本来就不够,何况一生作息时间也不规律。

在隆中时,他“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食无定量,睡不定时,而且好做梦,生活极其不规律。

到了出山后,不是随着刘备征战,就是在准备征战的路上,刘备去世后,更是军政大事一肩挑。长期快节奏的生活,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害。

再加上,诸葛亮不会骑马,每次出行征战都只是“手摇羽扇,独坐轮车”,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

在诸葛亮主政后,亲自率军“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平南蛮,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在荒蛮之地,萧瑟边塞打了十多年的仗,地理条件艰苦十分艰苦,行军打仗生涯,一日一三餐没个准点,“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这更加重了他肠胃功能的负担。

在《三国演义》中,就多次记载了诸葛亮吐血的场景,说明诸葛亮生活不规律引起了消化性溃疡等症状。

第二个,缺乏健康心态,忧国又忧民。

诸葛亮出道后,心理压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刘备一意孤行,在蜀汉政权立足未稳之际,执意伐吴,大败而归,不久撒手人世,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政权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阿斗,作为托孤重臣,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内心压力可想而知。

诸葛亮受命之后“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他一方面要尽快平定内乱,发展生产,调和荆州集团、东州集团、益州集团内部矛盾,稳定政局,另一方面又要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完成刘备临终托付的“讨伐汉贼、兴复汉室”未竟大业。

所以诸葛亮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每天睡不安稳,饭吃不香,心事重重,全部心思就是如何去报答先帝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

这种内心压力得不到有效果排解,长期的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负重心态,对其身心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

另外,诸葛亮内心十分敏感,又非常追求完美,北伐屡次失败,让他忧心忡忡,心急如焚,给他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正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每件事都必须做到滴水不漏,尽善尽美,容不下一点小失误。

比如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