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20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摘要:本文将从身高、步频、步长、运动量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小学生在20分钟内行走的距离,帮助小学生掌握自己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小学生20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1、身高的影响

小学生的身高对行走的距离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来说,身高越高的小学生步长也就越大,在规定时间内行走的距离自然就更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步长和身高的关系:

第一步,让小学生站在直墙旁。第二步,让小学生抬起一只脚,脚后跟沿着直墙面移动,当小学生觉得自己已经走了一步的时候,让小学生停下来。第三步,让小学生用尺子或者体测卡来测量刚才走出的这一步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小学生的步长。

接下来,我们以平均身高的小学生为例,平均身高为1.2米,步长为0.6米计算,他们20分钟内大约能行走1.8千米的距离。

2、步频的影响

步频指的是每分钟的步数,它对于小学生在20分钟内走的距离也有影响。通常来说,步频越快,每分钟走的步数越多,在规定时间内行走的距离自然就更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步频和每分钟的步数的关系:

第一步,让小学生按照自己习惯的步伐在操场上走一圈,并记录下来用时。第二步,根据小学生用的时间计算出每分钟的步数。

接下来,我们以平均身高的小学生为例,平均身高为1.2米,步长为0.6米,每分钟走10步,他们20分钟内大约能行走1.2千米的距离。

3、步长的影响

步长是指脚跟离地和脚尖着地间的距离,它对于小学生在20分钟内走的距离也有影响。通常来说,步长越大,每一步覆盖的距离也就越远,在规定时间内行走的距离自然就更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步长和每一步覆盖的距离的关系:

第一步,让小学生站在直墙旁。第二步,让小学生 stretching(伸长:保持上半身直立,双手向两边伸直,与肩膀平行,双脚分开一个步长的距离,保持膝盖直立。) 之后,做一个大步跨出,保持平衡。第三步,用尺子或体测卡测量脚尖到脚跟的距离。

接下来,我们以平均身高的小学生为例,平均身高为1.2米,步频为10步/分钟,步长为0.8米,他们20分钟内大约能行走1.6千米的距离。

4、运动量的影响

运动量是指小学生在20分钟内行走的总距离。如果小学生行走的强度较大,耗费的体力也就更大,20分钟内能行走的距离相对较短。如果小学生行走的强度较小,耗费的体力也就越小,20分钟内能行走的距离相对较远。具体的运动量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以自己能够承受的强度为准,长期坚持行走锻炼能有效锻炼身体素质。

总结:身高、步频、步长和运动量都会对小学生在20分钟内行走的距离产生影响。小学生能够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运动量,为日后的锻炼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应该多次通过测量来计算自己在不同的身体状况下行走的距离,以便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